一、项目概况 污水一体化处理设备在长期运行过程中,池壁因受污水腐蚀、水压作用、温度变化及基础沉降等因素影响,出现裂缝、渗漏、腐蚀剥落等问题,影响设备正常运行及周边环境安全,需及时开展维修工作,恢复池壁功能。 二、维修目标 1. 消除池壁裂缝、渗漏等病害,杜绝污水泄漏隐患,确保池壁密封性良好; 2. 修复腐蚀剥落部位,恢复池壁结构强度与耐久性,满足污水处理工艺运行要求; 3. 提升池壁抗腐蚀、抗渗性能,延长污水一体化设备使用寿命 。 三、维修前准备 (一)现场勘查 1. 采用裂缝测宽仪、超声检测仪等专业设备,全面检测池壁裂缝分布、宽度、深度及内部缺陷情况; 2. 通过观察、标记,记录池壁渗漏点位置、渗漏量及腐蚀剥落区域范围; 3. 查阅设备运行记录、地质勘察报告,了解基础沉降、污水水质等影响因素。 (二)材料准备 1. 裂缝修补材料:低黏度环氧树脂灌浆料(适用于细微裂缝)、高弹性聚氨酯灌浆料(适用于活动裂缝及堵漏) ; 2. 表面修复材料:聚合物水泥砂浆、高强无收缩灌浆料; 3. 防腐材料:环氧煤沥青漆、玻璃鳞片胶泥、防腐涂料; 4. 密封材料:遇水膨胀止水条、硅酮密封胶。 (三)设备与工具准备 1. 电动打磨机、电锤、高压灌浆机、喷涂设备、脚手架、照明设备等施工机具; 2. 安全帽、安全带、防护手套、防毒面具等安全防护用品。 (四)人员组织 1. 含组装工、拆卸工、防水工、电工等专业人员的维修团队,明确各岗位职责。 2. 开展技术交底与安全培训,确保施工人员熟悉维修工艺与安全操作规程。 四、维修施工工艺 (一)表面封闭法(裂缝宽度<0.2mm) 用电动打磨机清除裂缝表面浮浆、油污,宽度约5 - 10cm,深度2 - 3mm; 五、质量控制 1. 材料检验:所有进场材料需具备质量证明文件,按规范进行抽样复检,不合格材料严禁使用。 2. 过程检查:每道工序施工完成后,由质量员进行检查验收,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。重点检查裂缝灌浆密实度、防腐层厚度、密封胶填充质量等。 3. 抗渗试验:维修完成后,向池内注水至设计水位,静置48小时,观察池壁有无渗漏现象,渗漏量不得超过[X]L/(㎡·d)。 4. 强度检测:对修复部位采用回弹法或钻芯取样法进行强度检测,强度需达到原设计要求。 六、安全措施 1. 施工现场设置明显安全警示标志,作业区域采用围挡封闭,非施工人员不得入内。 2. 施工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帽、安全带等防护用品,在池内作业时,保证通风良好,必要时配备通风设备与气体检测仪。 3. 临时用电需符合规范要求,设置漏电保护装置,严禁私拉乱接电线。 4. 动火作业前,办理动火审批手续,配备灭火器材,设专人监护。 七、维护与保养建议 1. 定期(每季度)检查池壁状况,重点关注维修部位有无新裂缝、渗漏及腐蚀现象。 2. 每年对池壁防腐层进行检查,发现破损及时修补;根据防腐材料使用年限,每3 - 5年重新涂刷防腐层。 3. 合理控制污水水质与池内水位,避免池壁长期受高浓度腐蚀性污水侵蚀或超设计水位运行 。